>
8。出于爱的责任心(1)
在德文中常用的一个前缀“ver”,例如,versammeln(集合)、verbinden(结合)、vereinen(联合)、vertrauen(信任)指的是:完整的、圆融和从各方面看。
Verantworten,责任心,或者说是责任感,绝不是一时一事权宜之计,而是我们就所有的各种关系所作出的符合实际的充满真情实感同时又是合理的抉择。
从根本上来讲,我们要对两个世界负责任:一个是以自我为代表的内在世界,另一个是外部世界。这一点我们自己意识得很不够。内在的世界包括意识,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同时也包括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想法。内在世界是一个由我们自己的精神掌握控制的世界。
另一个世界是外部的、物质的世界,我们通过自己的认识来理解它,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来对付它,或是用工具,例如锤子、机器人或是其他的仪器,像显微镜或是望远镜等等来观察它,改造它。
责任感是指对这两个世界负责任。首先是要对自己负责任。最主要的责任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思想上的指导,这里指的一方面是保持身体上的健康,另一方面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第二个责任是对我们亲近的人、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对孩子的责任表现为充满爱心,尊重地对待他们。对朋友的责任表现为真诚和可靠。对病人的责任是在尊重并理解他们的基础上相助。
谁要是当了领导,有了权利,就要担起更多的责任。卡尔约瑟夫谈到了在企业利益与顾客的要求之间掌握公平合理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对雇员负责,不仅仅表现为付给的工资合理,还表现在公平合理的举止,开放的态度,相互之间的信赖感等方面。
至今很多大的企业主并不是这么想的。谁要是只关注在短期的没有长远打算的赢利上,就会产生一个错误的观点,即负责任带来的都是不利。这一观点影响了不少大企业,出于获取最大赢利的目的,而不去考虑赢利的合理化。因此,很多雇员由于调换工作岗位、提前退休、解雇或因公司易主等等,不断有一种受到威胁的感觉。为此公司和雇员相互间十分必要的信任感被破坏了。
某些有抱负的人士认为,赢利的增加可促使生活质量的提高。把财物上的赢利当成主要目的,真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富有。然而在企业领导会上这么思考的人微乎其微。一个富有责任感的领导,一定会全力以赴地把四项基本任务同时顾及到: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的是赢利;雇员的工作积极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以及对生态环境负责。还有对社会名流,各种机构的代表者,例如享有崇高荣誉者或是政治家,更是要求其具有一种特殊的责任感。如果国王要离婚,或是一位政治家没说实话,那么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因为作为典范的角色他没能尽职。
为了子孙后代,我们更要特别强调的是对自然负责。对自然负责的要求是,我们可以享用自然,但不能使其消耗殆尽;我们可以利用,但不能滥用。自然部落里的人与自然有着良好、和谐的关系。对自然他们也是获取与付出并重的。
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上的农民在其生日那天要送鲜花给椰子树,感谢这一年来所获得的椰果。这仅仅是尊重热爱自然的一个小例子。
“我认为,特别是对于自然我们更是有义务来保护它而不是损坏它。”克劳德说。
“您热爱自然吗?”我问他。
“对,年纪越大,我越感到自然对我的重要。”他回答说。
“如果您热爱自然的话,那么就要出于爱,敬重之爱来保护自然,而不是出于义务感而担负起这个任务。”我想用此话点拨一下克劳德,不要把义务和责任混淆起来。
为了把这个概念说得更清楚些,我又补充道:负责任是因为我们对此深信不疑,因此负责任有一种愉快感,而义务只是一种担负。
在此再讲一个例子:我当兵时有时接到一些笨重无趣的任务,例如把一辆自行车擦得锃光,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上司还要补充一句:“你要对此负责任。”为了不使上司太费神,我每次都回敬一句:“这不是我的责任,而是我的义务。”义务可以使人感到有负担,特别是处于不能独立自主的情况下。而责任感出于自己对某事的坚信。当我们通过适当的饮食与运动来保持自己的健康体魄时,没有人对此有何种义务。我们是出于责任感,因为我们愿意自己健康,我们对自己的责任感肯定还有比关注身体健康更为重要的另一领域:精神健康。如何保持精神健康?对这个问题讨论课上常常会瞠目结舌。
克劳德认为:“应该读些有关书籍,像一些哲学性的文章,如老子、伊壁鸠鲁或是克瑞斯纳摩提(Krishnamurti)的。也可以找些好的心理书籍,例如冯•;卡伦•;霍内(von
Karen
Horney)的。”
这个建议对曼夫雷德来说是有一点太多的世俗哲理了。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他多次强调:“圣经上是这么写的。”现在他又插言道:“或是与那些像我们这么理智的人在一起谈谈。”
每当曼夫雷德妙语连珠之时,我感觉很有意思。就此我答曰:“曼夫雷德,您完全正确。我也是这个意思。要是人们在精神上有支柱的话,会活得幸福得多。可惜缺少这种支柱。每个人可能都拥有各类宗教的以及或多或少有意识的生活哲理。每个人都会以这种或那种的形式问自己:‘我做这事的意义何在?’也就是说他在问自己生命的意义。”
“对,当然了,”曼夫雷德承认,“为此就有圣经和教堂的存在啊!”“曼夫雷德,您说得对。”我答道,“这正是圣经和教堂存在的原因。假定说教堂的教义当真能指导当今人们精神上的需要和渴求,那怎么会在两组互不相干的调查中都有85%的人认为:教堂不能干预他们的生活。”
这时萨沙发言了:“对,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宗教、哲学和心理学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我无法相信教堂说的那些,什么天堂、神鬼和地狱,我觉得那些很可笑。而且我认为在艾滋病肆虐之时,天主教教皇却禁止使用避孕套,这简直是犯罪行为。
“我只能再重复一遍:在我们的文化中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由于教会的教条主义的偏见,使其本来应该为精神成熟做贡献的宗教机构变得不值一信了。
“另一方面,我认为富有哲理性的心理学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引向精神成熟和美好生活之路。可是当一个普通的受过很好教育的人希望从学院式的心理学中求得指导性的帮助时,却陷入了杜撰词汇的迷宫之中:像什么‘有恋母情结症的’‘共谋性施虐狂的’或毫无必要的外来语,什么‘认知属性的’等等。这类自作聪明很令人厌恶。
“然而,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健康的有益身心的思维方式?”
“我们必须要努力从正面考虑问题。”萨沙插言说。
“对,和我想的一致,”我回答说,“可是‘正面’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呢?”
克劳德认为:“从正面看问题的意思就是要坚信、乐观。”
曼夫雷德反驳道:“克劳德的意思显然是我们都得戴上粉红色眼镜了。要是萨沙真的认为从正面看问题就是乐观主义,那我是不能完全同意的。萨沙,你学过拉丁语,‘Positive’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Positive’是从‘Ponere’这一词而来,意思是坐、躺、立。”
“对,我也是这么学的。Positive的意思是立在那儿。Positive其实就是说,那儿原有的,就是原来的模样的。从正面看问题的意思就是说:实事求是Take
it